乌龙茶茶叶审评(乌龙茶茶叶审评表)

1 乌龙茶审评基本方法是什么想必乌龙茶大家都喝过没喝过的也听过。那么乌龙茶的评审方法大家是否又知道呢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乌龙茶评审方法吧。乌龙茶评审其实很简

1 乌龙茶审评基本方法是什么

想必乌龙茶大家都喝过没喝过的也听过。那么乌龙茶的评审方法大家是否又知道呢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乌龙茶评审方法吧。

乌龙茶评审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牢牢按照步骤进行那么得出的结果就会比较理想。评审乌龙茶需要综合地运用到我们身体的各个感官对乌龙茶的外形、气味以及他的泡成品来进行评测这就是乌龙茶评审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对它的外形进行评审。一看条索:以条索紧实为好松散为次。二看色泽:以鲜活柔润为好枯黄为次。三看整形:完整为好破碎为次。四看干净程度:夹杂的杂质是多是少少为好多为次。

最后我们看乌龙茶的内质。先按标准泡一杯乌龙茶。然后我们通过它的香气、汤色和滋味以及叶底来进行评判。香气以浓郁为好反之则不好。汤色以明亮为好暗淡为差。滋味以浓厚为佳粗淡为次。叶底以完整为好散碎为次。

快邀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 乌龙茶审评的注意事项

、通用 白瓷审评杯杯盖有一小孔在杯柄对面的杯口有一排锯齿形的缺口容量一般为150毫升

2、审评红绿毛茶时的审评杯为250毫升杯沿小缺口为弧形

3、审评乌龙茶用的中型杯容量为110毫升投茶量为五克且在2、3、5分钟各出一次汤。

四、用来审评汤色及滋味通用型为250毫升乌龙茶为150毫升

3 乌龙茶审评的标准流程

乌龙茶是从头到汤色品到最后一次汤色

4 乌龙茶审评基本方法是什么意思

外形鉴评:乌龙茶毛茶外形干看以条索、色泽为主匀整、净度为辅。干看时要看、中段、下盘并闻干茶香气。看上盘的粗细、松紧、匀整度和色泽的鲜枯;再看中段茶的细紧、整碎、轻重、嫩度等;最后看下段茶的断碎程度和片末、杂质的含量;并比较面张、中段、下段茶的比例。

乌龙茶评审方法

  扦样:要求所扦茶样能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一般从大堆或每袋茶叶的上、中下四周均匀扦取茶样。扦出后采用“四分法”扦取对顶角的两份。反复进行几次直至所需叶量时为止。扦样手势要轻以免压碎茶叶。

  把盘:将茶倒入评茶盘双手持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使毛茶分出上、中、下段茶三个层次。

  外形鉴评:乌龙茶毛茶外形干看以条索、色泽为主匀整、净度为辅。干看时要看、中段、下盘并闻干茶香气。看上盘的粗细、松紧、匀整度和色泽的鲜枯;再看中段茶的细紧、整碎、轻重、嫩度等;最后看下段茶的断碎程度和片末、杂质的含量;并比较面张、中段、下段茶的比例。

  内质鉴评:乌龙茶鉴评重香气、滋味和耐泡次数。先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扦取5g样茶放入审评杯(110ml)中迅速注满沸水并立即将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并用开水冲净泡沫后加盖。1分钟后揭取杯盖闻盖香至2分钟时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先看汤色趁热品饮滋味并闻嗅叶底香。

  接着第二次注满沸水加盖。2分钟后揭盖闻盖香至3分钟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杯底香。

  接着第三次注满沸水加盖。至3分钟揭盖闻盖香至5分钟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杯底香。比较其耐泡程度。鉴评滋味后 再将叶底倒入有清水的碗中审评叶底。乌龙茶内质鉴评以第二泡为主。

5 乌龙茶审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

乌龙茶湿评以香气、滋味为主结合汤色、叶底。冲泡前先用开水将杯盏烫热。称取样茶5克放入容量110毫升的审评杯内然后冲泡。冲泡时由于有泡沫泛起冲满后应用杯盖将泡沫刮去杯盖用开水洗净再盖上。

第一次冲泡2分钟即可嗅香气第二次冲泡3分钟后嗅香气第三次以上则5分钟后嗅香气。每次嗅香时间最好控制在5秒钟内。每次嗅香后再倒出茶汤看汤色、尝滋味。

一般高级茶冲泡4次中级茶冲泡3次低级茶冲泡2次以耐泡有余香者为好。

6 乌龙茶审评的流程及审评因子

焙火属于岩茶精制环节。一般分为轻火、中火、足火温度和焙制时长依次增加。(也要因茶而异)

从外形和茶汤上来看轻火岩茶茶底像单丛绿红相间茶汤橙红透亮。足火岩茶茶底偏黑颜色均匀茶汤颜色更深(茶红素和茶黄素氧化聚合转化为茶褐素)。

焙火不是岩茶独有比如烘青也会烘(近似于焙但以干燥为主)但岩茶将其发挥到极致。

准确来讲焙火其实没有火。电焙当然没火炭焙也是先要“覆灰”(披灰)焙制环节是没有“明火”的。

所以炭焙应该没有什么“炭味”绝大多数人也区分不出炭焙与电焙。高档岩茶一般都是炭焙但作为消费者不必要为自己辨别不出来的概念买单。

再说说为什么要焙火

第一是干燥便于保存。

焙火后岩茶含水量会低于3%(白茶红茶一般是低于6%)更容易存储。(这样也易碎轻放不能压)

第二是去除不好的味道。

焙火能去除一部分低沸点的青味物质。

第三是巩固品质。

轻火可以固定毛茶的香气足火可以生成一些更“沉稳”的香型比如花香可以转化为乳香、果香。

需要澄清一点的是足火并不是高火急火。

高火、急火容易让茶焦糊所谓的“焦味”绝不是足火茶的特点。也易使茶焙不透外面干了里面含水量还挺大。这样的茶味道和茶汤都会比较浑后期存储也容易变质发酸。

抛开焦味、酸味许多茶友特别是老茶客喜欢足火茶是喜欢其成熟的感觉所谓“熟香”。(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综合结果)

因此存在一条“鄙视链”:“足火鄙视轻火”。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传统岩茶是足火但轻火出现也是市场的需要。喜欢清香和喜欢熟香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口味之别。

我平时都喝足火茶但时不时也会冲一大壶焙火很轻的漳平水仙放凉了当水喝方便又解渴。

再者不是所有茶都能足火都适合足火。比如毛茶做青比较轻香气显著要是用足火来焙香气易散失用轻火倒能保持住这特点。

佛手茶做青较轻用轻火就很合理。(此佛手不是指永春佛手是指用岩茶工艺做的佛手。永春佛手属于闽南清香型乌龙茶)

最后焙火对提升岩茶品质有一定帮助但茶的特点绝大部分都在其粗制完成后固定了。不好的毛茶焙不出好茶;好的毛茶焙火不当倒会变差。

从毛茶到商品茶品质的提升很重要的因素是拼配。

拼配技术性极强。我在武夷山永生茶厂看游玉琼女士(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评审肉桂毛茶归堆拼配。她问在场的徒弟哪个最好最有桂皮香没有一个人答对。

至于谁能喝出哪个山场那就更玄之又玄了。

真不用有这些不必要的负担:我为什么受不了足火好山场茶一定好等等。说到底喝茶只是搞清楚一件事“哪些茶适合自己”而已。

7 乌龙茶审评以什么为主其次是

三遍。

乌龙茶的审评浸泡时间三次分别为:

第一次冲泡2分钟即可嗅香气

第二次冲泡3分钟后嗅香气

第三次以上则5分钟后嗅香气。每次嗅香时间最好控制在5秒钟内。每次嗅香后再倒出茶汤看汤色、尝滋味。

一般高级茶冲泡4次中级茶冲泡3次低级茶冲泡2次以耐泡有余香者为好。

8 乌龙茶内质审评顺序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它起源于福建并由福建传至台湾和广东发展至今主产区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

乌龙茶香味独特具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的特殊香韵。它是由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栽培采获其鲜叶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

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主要有: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闽南称摇青潮安称浪青台湾称室内搅拌)是乌龙茶加工的重要工序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步骤。做青是摇青与晾青多次反复交替的作业过程有效控制青叶水分的变化和酶性氧化做青程度因地区、品种等而有所差异。因此乌龙茶依产地和品质风格不同可分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是相应于该四个区域的代表性品类。

福建乌龙茶主要品种花色

(一)闽北乌龙茶

主产区分布在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建阳建瓯等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和闽北水仙、闽北乌龙等。

武夷岩茶是历史名茶之一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岩茶的花色品种一般分为大红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名丛(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等)、武夷奇种等品种。

闽北水仙和闽北乌龙都产自福建省闽北地区产区分布在建瓯、建阳、顺昌、邵武等南平地市。

(二)闽南乌龙茶

主产于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市、漳州市一带此类乌龙茶品种花色多主产县域有当家品种冠于县名为多如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等闽南水仙和闽南色种属产区分布较广的类型。

在闽西漳平市还有一种叫漳平水仙茶饼的乌龙茶方饼形属紧压茶类传统茶饼外形呈小方块内质香气高爽具花香且香型优雅有兰花香型、桂花香型等滋味醇正甘爽且味中透香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黄亮红边鲜明。

新育成品种黄观音、黄奇、丹桂、茗科1号(金观音)、瑞香、金牡丹等在福建主产区推广面积有陆续增加。其品质特征因产地因加工方法的不同花色多样大都以内质高香、味浓、味强或回甘力好的特点为突出正在形成市场新秀。

广东乌龙茶主要品种花色

广东乌龙茶盛产于汕头地区的潮安、饶平等地;花色品种主要有凤凰水仙、浪菜、单丛、石古坪乌龙、饶平色种等。

凤凰水仙主产于潮安凤凰山一带外形条索肥壮匀整色泽灰褐乌润;内质香气清香芬芳。汤色清红滋味浓厚回甘叶底厚实红边绿心。浪菜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色泽黄褐油润;内质香气清高带花香

9 乌龙茶的评审方法

前言:茶叶审评是审评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

一、干评外形

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

a、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

b、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c、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d、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条索

a、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b、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

c、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

d、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

e、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

f、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g、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

a、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

b、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c、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d、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e、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

4、整碎

a、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b、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

c、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

d、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5、净度

a、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

b、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

c、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d、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

e、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所在了。

二、湿评内质

1、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白茶的毫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黑茶的陈醇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黄大茶和武夷岩茶的火香等。

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长短指香气的持久性。

2、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映出来的色泽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栽培条件贮藏等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浅黄明亮等。

审评汤色时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方面。

3、滋味:是审评茶师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4、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评定方法是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芽或嫩叶的含量与鲜叶等级密切相关一般好的茶叶叶底嫩芽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好茶叶的叶底表现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

5、余味:茶汤一进口就产生强烈的印象茶汤喝下去一段时间之后仍留有印象这种印象就叫“余味”。不好的茶汤叫做“无味”好的茶汤则“余味无穷”。

6、回甘:也称为“喉韵”。收敛性和刺激性渐渐消失以后唾液就慢慢的分泌出来然后感到喉头清爽甘美这就是“回甘”回甘强而持久表示品质良好。

7、看渣:就是看冲泡之后的“茶渣”也就是看“叶底。”到了这个时候茶叶品质的好坏可说一览无遗了。看渣时必须注意几件事以下分别说明。

8、完整性:叶底的形状以叶形完整为佳断裂不完整的叶片太多都不会太好由叶底的断面可看出是手采或机采。另外芽尖是否碎断也关系成茶品质。

9、嫩度:茶叶泡开以后就会恢复鲜叶的原状这时用视觉观察或用手捏捏看就可明白茶叶的老嫩了。老的茶叶摸起来比较刺手嫩的茶叶比较柔软。

10、弹性:用手捏捏难弹性强的叶底原则上是幼嫩肥厚的茶菁所制而且制茶过程没有失误。弹性佳的茶叶喝起来会比较有活性。茶菁如果粗老或制造不当就会没有弹性。

11、叶面展开度:属于揉捻紧结的茶应该是冲泡之后慢慢展开来而不是一下子就展开如此可耐多次冲泡品质较好。但是如果冲泡之后叶面不展开的也不好极有可能是焙坏了的茶茶中的养分会消失很多这时可观察是否有炒焦茶菁或焙焦茶叶的情形。

12、齐一程度:是否有新旧茶或其他因素的混杂可从叶底看得很清楚。新茶鲜艳有光泽而旧茶会较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没有光泽。又如颜色比较接近的茶类之混杂如白毫乌龙混入红茶;又不同品种不同制法的茶混在一起都会影响茶叶的齐一程度。

原则上均匀整齐为佳但是如果有特殊风味要求的并堆是被允许的不能视为不好的茶。

13、走水状态:茶菁在萎凋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将叶中的水分经由水孔散发出去这个情形就叫做“走水”走水良好的话叶底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半透明的状态颜色鲜艳红茶会红而明亮包种茶则淡绿透明绿茶则全叶呈淡绿色。

14、发酵程度:随着发酵程度的不同叶底也会从淡绿咸菜绿褐绿到橘红深红等不同色彩发酵越重颜色越红。

15、焙火程度:随着焙火的轻重叶底颜色会从浅到深到暗从绿褐绿一直到黑褐色焙火越重颜色会越深越暗。

三、审评术语大全

(一)外形

1、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2、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3、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4、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5、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6、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7、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8、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9、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10、显毫:芽叶上的白色绒毛。

11、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2、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13、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14、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15、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16、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17、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18、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19、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20、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21、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22、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23、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24、红梗:茶梗红变

(二)色泽

1、墨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2、翠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3、灰绿:绿中带灰。

4、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5、草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6、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7、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8、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9、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10、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11、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三)香气

1、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2、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3、纯和: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4、甜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5、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6、炒米香: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7、火香: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8、高火: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9、火味:炒青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10、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 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11、闷味: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 猪菜味) 。

12、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13、杂味:非茶叶应有之气味。

(四)滋味

1、浓烈:滋味强劲刺激性及收敛性强。

2、鲜爽:鲜活爽口。

3、甜爽:具有甜的感觉而爽口。

4、醇厚:滋味甘醇浓稠。

5、醇和:滋味甘醇欠浓稠。

6、平淡:滋味正常但清淡浓稠感不足。

7、粗淡:滋味淡薄粗糙不滑。

8、粗涩:涩味强而粗糙不滑。

9、青涩:涩味强而带青草味。

10、苦涩:滋味虽浓但苦味涩味强劲。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11、水味:茶叶受潮或干燥不足之茶叶滋味软弱无力。

(五)汤色

1、艳绿:水色翠绿微黄清澈鲜艳。亮丽显油光为质优绿茶之颜色

2、绿黄:绿中显黄的汤色。

3、黄绿:黄中带绿的汤色。

4、浅黄:汤色黄而淡亦称淡黄色。

5、金黄:汤色以黄为主稍带橙黄色。清澈亮丽犹如黄金之色泽。

6、红汤:烘焙过度或陈茶之汤色浅红或暗红。

7、凝乳: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

8、明亮:水色清显油光。

9、混浊:汤色不清沉淀物或悬浮物多。

10、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

本文转载网络分享,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网址:http://chaye.jfweb.cn/387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glmpjh@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5日 下午2:35
下一篇 2024年1月15日 下午2:3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